“出口成章”和“出口成脏”,一字之差,含义却天壤之别。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是网民的“口”,若能“成章”,是网络生态环境风清气正的体现;若“成脏”,必然夹杂着网络暴力。利用网络手段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中伤、造谣传播、侵犯隐私等行为,给受害者造成精神伤害甚至生命危险的现象,叫作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不是一个新词,却从未过时,不断地引发着负面事件,甚至社会悲剧。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给当事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例如,2020年7月,浙江杭州的吴女士在取快递时被隔壁便利店老板郎某偷拍视频,并被造谣“少妇出轨快递小哥”,这些内容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和评论,引发网友的围观和谩骂。吴女士因此遭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社会歧视,失去了工作和尊严,一度抑郁到想了结生命。2023年5月,武汉一名小学生在校内被老师驾车碾轧致死,孩子的母亲杨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穿着打扮被部分网民恶意揣测和评论,引发了大规模的网络暴力,甚至对杨女士进行人身攻击、诽谤中伤、造谣污蔑、死亡威胁等。杨女士在丧子之痛下,又被迫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最终在6月从自家24楼跳下,撒手人寰。
可以看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是巨大的。引发惨痛的事件背后,有无良网民的恶意,他们不顾事实真相,只为了一时的快感或者一点流量,就肆意地对他人进行网络暴力;也存在有组织的“人肉搜索”,违背公序良俗,造成公民个人信息泄漏;更有别有用心的人为煽动,借网络暴力事件实施恶意营销炒作,让“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被网暴的对象,往往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个人,除了全盘承受痛苦,别无反抗之法;偶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往往也因在确认网络暴力侵害人、收集证据等方面存在现实困难,无疾而终。
呼吁降低网暴入刑标准,从快从重处罚网暴,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对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和政策把握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定。很多人认为,该《意见》是响应社会的呼吁,也相当于是扩大了处罚范围,降低了处罚的门槛,必将有力震慑网暴分子。
而“罚”是底线,在“罚”之前也应画好“劝”的基本线,守住“管”的红线。
画好“劝”的基本线,做到三思而后“言”。《论语》里说“三思而后行”。现代人在网络上发表言论也当“三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经历逃不过家庭、学校、单位等关系,所以要在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中引入相关部分的教育和引导,培养出有着健全人格的每一个人。
守住“管”的红线,把网络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在《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了“管”,可以理解为向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施压”,即“对所发现的网络暴力信息不依法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行为,可以适用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这就要求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完善工作机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和判断网络暴力事件,在未形成“气候”之前,将网络暴力扼杀在萌芽之中,保护公民的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